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范海福院士逝世

来源:化学研究与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直接法在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中的应用大致有3类:第一,测定蛋白质晶体的重原子亚结构;第二,从头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第三,与传统蛋白质晶体学方法相结合以破解原有方法中的

直接法在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中的应用大致有3类:第一,测定蛋白质晶体的重原子亚结构;第二,从头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第三,与传统蛋白质晶体学方法相结合以破解原有方法中的“相位模糊”问题。

范海福先生于1986年晋升为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第十四、十五届国际晶体学会晶体学计算委员会委员。曾获得众多荣誉和奖励,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物理学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中国物理学会叶企孙奖、陈嘉庚数理科学奖等。

范海福、李方华伉俪

1988年,美国科学院派了一个生物技术代表团访问中国,1989年出访报告出版。该书对范海福等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部分工作这样评论:“在北京的(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已经使用概率相位推定方法测定越来越大的生物分子的晶体结构。他们是最早发展并使用随机起始、从头相位推定技术的一员。这一方法的优点在于无需对重原子衍生物在不同波长下作重复的测量……这对蛋白质工程将有广泛而重要的潜在意义。

1987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14届国际晶体学大会上,范海福作为5位报告人之一,他又提出了直接法今后值得重视的4个发展方向。而在当时,范海福和他的同事已经启动了其中3个方向的研究。

范海福(资料图 来源:《中国科学报》)

如何看待科学道路上的困难?在范海福看来,科学家也是一个凡人,和普通人一样,年轻时碰到困难也有过想退缩的念头。世界上没有“最好”的科学家。但是,科学需要一大批愿意尽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的人。

1952年,范海福进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先后受益于中国晶体学奠基人之一唐有祺、著名物理化学家傅鹰、著名物理化学家徐光宪、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周光召等老师,大学4年让他收获很大。

据报道,李方华从没有因为要埋头自己的研究,而忽略了作为母亲和妻子的责任。30多年前,范海福院士患了脊柱血管瘤,腰部以下神经受了损伤,李方华便尽量承担了大多数家务。本来就工作繁忙的她因此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但我一点都不觉得遗憾,”李方华说,“苦只是别人看来的,我自己却觉得乐在其中。”在她看来,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没有可以偷懒的理由。她勤奋、敬业,以女性特有的细心和耐心感染着孩子,甚至在研究最紧张的时候都尽量不耽误回家给孩子做饭,不忘辅导孩子的学习。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官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官网、《中国科学报》等

“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已经开始部分地兑现了当年美国科学院生物技术代表团所预期的‘对蛋白质工程'的‘广泛而重要的潜在意义'。现在正为全面地兑现这一‘潜在意义'而继续努力。”范海福曾在随笔中这样记录。

范海福的妻子李方华,也是一位中科院院士。李方华于1932年生于香港,籍贯广东德庆。1952年经武汉大学物理系选拔,由国家保送苏联留学。1956年7月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物理系,1956年8月回国后分配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60年,范海福与李方华共结连理,成为一对献身科学的伉俪。

他长期致力于晶体结构衍射分析方法学的研究及应用,创建了解决晶体衍射中相角问题的分量关系式,并在国际上首次将基于此关系式的直接法引入到晶体结构的解析之中,实现了X射线晶体学与电子显微学的分辨率拓展,在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分析方法、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粉晶衍射分析方法、电子显微学图像处理、非公度调制晶体结构分析、晶体学计算软件的设计及应用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成果与贡献。

1997年,范海福等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用直接法,从一套单波长异常散射数据解出一个未知的蛋白质晶体结构。

1965年,他首先提出将直接法和单对同晶型置换法或单波长异常散射法相结合的设想。其目的是要减少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所需的实验工作并简化其分析过程。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主要的直接法研究中心都争相投入这一研究。

“发明一种新方法,可能比测定十个新结构更重要。”这是范海福在物理所的导师吴乾章第一次和他见面时说的话。这里说的“方法”,是指晶体结构分析方法。范海福就在这句话的启发和引导下开始了几十年的晶体结构分析方法研究。


文章来源:《化学研究与应用》 网址: http://www.hxyjyyyzz.cn/zonghexinwen/2022/0712/601.html



上一篇:青海盐湖研究所化学分析测试中心与珀金埃尔默
下一篇:我国橡胶合成与应用关键技术实现突破

化学研究与应用投稿 | 化学研究与应用编辑部| 化学研究与应用版面费 | 化学研究与应用论文发表 | 化学研究与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化学研究与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