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科研人员研制出3D打印钠离子微型电池

来源:化学研究与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与副研究员郑双好团队,开发了可形成三维导电网络的电极油墨与高离子电导率的电解质油墨,显著提高了3D打印高载量微电极中的电子和离子传输效率,研制出了高容量、高倍率柔性化钠离子微型电池。

相关研究成果以3D Printing Flexible Sodium Ion Micro-batteries with Ultrahigh Areal Capacity and Robust Rate Capability为题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变革性洁净能源关键技术与示范”、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合作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该工作中,研究团队通过3D打印构建出高面积比容量、高倍率平面钠离子微型电池。他们通过制备具有适当粘度和流变特性的3D打印电极油墨,3D打印厚电极(厚度可达1200μm)具有三维多孔导电框架结构,促进了离子传输动力学速率,降低了厚电极中的电子传输距离,有效提高了钠离子微型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所制备的钠离子微型电池在低电流密度2mA/cm2时表现出4.5mAh/cm2的高面容量和7.33mWh/cm2的高面能量密度。由于厚电极中有效导电网络的构建以及高离子电导率的凝胶电解液,该微型电池在高电流密度40mA/cm2时仍具有3.6mAh/cm2的高面容量以及6000圈的长循环稳定性。此外,得益于多孔微电极结构能够容纳机械应力以及离子液体凝胶电解质与基底的强界面相互作用,该钠离子微型电池表现出优异的机械柔性。该工作展现了3D打印高性能平面微型电池在可穿戴和便携式微电子领域的应用潜力。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3D打印钠离子微型电池

可穿戴电子产品与微电子器件的发展,推动了对高性能、多功能、可定制以及柔性化微功率源的研究。平面钠离子微型电池具有钠资源丰富、成本低且钠离子传输较快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有前景的新型微功率源。目前,钠离子微型电池通过微加工技术制备出的微电极通常厚度有限(<10μm),使得其面积容量低于0.04mAh/cm2,难以满足对更高面积容量的需求。为此,需要发展一种高效可行的策略来构建三维结构的钠离子微型电池(电极厚度>100μm),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然而,厚电极中因弯曲度高、离子扩散路径长、电极材料利用不充分,阻碍了电子/离子的快速传输和转化,从而难以实现高性能钠离子微型电池的构筑。

【来源:中科院之声】


文章来源:《化学研究与应用》 网址: http://www.hxyjyyyzz.cn/zonghexinwen/2022/0831/606.html



上一篇:新方法分解“永久化学品”论文发顶级期刊 天津
下一篇:日企明年推出通用型量子计算机

化学研究与应用投稿 | 化学研究与应用编辑部| 化学研究与应用版面费 | 化学研究与应用论文发表 | 化学研究与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化学研究与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