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探寻分子筛研究突破口(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来源:化学研究与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探索合成新分子筛,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分子筛结构肉眼不可见,为了将海量的实验数据与反应结果联系起来,徐如人只能带领团队用“笨办法”。生成这个孔道需要什么温度?合成需

探索合成新分子筛,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分子筛结构肉眼不可见,为了将海量的实验数据与反应结果联系起来,徐如人只能带领团队用“笨办法”。生成这个孔道需要什么温度?合成需要多大压力?……大家用纸笔把实验数据一一记录下来,并花费3年时间,翻阅了近50年的学术资料。

探寻分子筛研究突破口(讲述·弘扬科学家精神)

“硬”还体现在科研攻关中沉得下心。自学外语、钻研文献、反复试验……丰硕成果背后是无数个尝试求索却又无果的昼夜。科研七十载,徐老始终用专注和勤奋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走进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X射线粉末衍射仪、高压反应装置等高新设备陈列其中,几名大学生正忙着做实验……

2007年,徐如人的一名学生提出了一个分子筛领域的新概念,激动地来跟他探讨。徐如人欣赏他的创新精神,但要求这名学生必须“用实验说服人”。后来,在徐如人的指导下,这名学生发表了系列论文,并于2012年成为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

捐赠毕生积蓄设立教育基金,帮助生活困难的学生

“研究工作既要脚踏实地,也要始终瞄准高处。”徐如人说。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人物名片

“尝尝我家乡的杨梅,特别甜。”徐如人在客厅接受采访,茶几上,摆着一盘深红、饱满的杨梅……

书房不算大,左右两边书架的高度几乎顶到天花板,从门口一直延伸到窗户,上面满是化学书籍。书桌前,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伏案工作。“现在,他每天基本都要工作七八个小时。”照顾徐如人的阿姨告诉记者。

从黄浦江畔到东北平原,逐渐找准科研方向

生长于浙江上虞,徐如人在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度过了大学时光。大学期间,徐如人接触到了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知识,也第一次走进化学实验室。“大家都很刻苦,我有个同学,读书时已经开始研究氯霉素合成了。”药品里的氯霉素、石油炼制的催化剂……在学习的过程中,徐如人心中也逐渐产生了对化学的热爱,“化学是一门能够探索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与徐老熟悉的人,都说他生活里“温厚宽和”。然而,回望他的科研之路,徐老却有着“硬碰硬”的精神。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大力发展石油工业,当时国内炼油常用的一种分子筛催化剂制备工艺十分复杂。简化工序在理论上是否可行?在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支持下,徐如人开始了研究。

与定向合成相关的,还有新的分子筛多功能材料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徐如人指导课题小组,在国际上率先合成4种新类型微孔晶体;1990年,他的团队成功合成具有20元环孔结构的磷酸铝JDF—20,成为超大微孔晶体领域的一项经典成果。

今年90岁的徐如人思维清晰,谈科研、打比方、讲故事……给记者科普起化学知识一丝不苟,采访中,为了翻找一份材料,老人拄着拐杖楼上楼下走了两趟。

这期间,不断有人刊发相关论文,徐如人却始终坐住“冷板凳”,整理研究这些看似无序的海量数据,直到合成反应与结构数据库初步建成。徐如人还和吉林大学的计算机专家研讨,开展数据挖掘和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徐如人及团队开辟了分子筛定向合成新路径,使这一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如今,徐如人的学生仍在这一领域继续深耕。

徐如人:1932年生,浙江上虞人,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中国无机合成化学学科奠基者。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几十年来,他以分子筛合成化学为突破口,提出无机合成化学的科学体系,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分子筛的定向设计合成。曾4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017年获首届“中国分子筛终身成就奖”。

“把这个杨梅横切一刀,剖面排布着许多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圆点,可以把它想象成分子筛结构的孔道。目前已知的孔道有200多种,不同孔道‘筛选'不同的分子,再进行扩散、吸附、分子间反应等活动。”徐如人说。分子筛在石油加工、精细化工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研的方法有很多种,往往需要另辟蹊径。”徐如人说,他们不仅研究已有分子筛的结构,还探索合成新分子筛。为此,徐如人提出“功能导向”的新思路。他带领团队率先开展定向合成研究,即“通过特定反应条件制出特定功能与结构的分子筛”。


文章来源:《化学研究与应用》 网址: http://www.hxyjyyyzz.cn/zonghexinwen/2022/0909/612.html



上一篇:人民日报点赞吉林大学教授徐如人:探寻分子筛研
下一篇:中国化学召开气凝胶推广应用专题研讨会 要充分

化学研究与应用投稿 | 化学研究与应用编辑部| 化学研究与应用版面费 | 化学研究与应用论文发表 | 化学研究与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化学研究与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