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突破瓶颈!本科生研究成果登上化学顶刊……

来源:化学研究与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0-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器件色度达到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TSC)标准,亮度超过8000 cd m-2,外量子效率超过2%。这一工作提出了配体-器件工程相结合构建高效团簇电致发光体系的有效策略,将有力推动团

器件色度达到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TSC)标准,亮度超过8000 cd m-2,外量子效率超过2%。这一工作提出了配体-器件工程相结合构建高效团簇电致发光体系的有效策略,将有力推动团簇电致发光技术发展成为全光谱覆盖的重要显示技术。

据了解,黑龙江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同学从大一开始即进入专业实验室学习熏陶、培养实践创新能力。这一顶尖成果是团队经过两年多的科研实践,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课题组的有力支撑所取得的。

团队成员合影(从左到右,第一排:王欣然、李丽媛;第二排:苏梦雪、钟春雷、孙佳南、倪骥腾)及团队成员正在进行反应准备和摸索产物提纯条件。

仅今年9月,已有三所高校公布消息,有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你怎么看?

团簇是一类尺寸介于小分子和纳米粒子之间的新型功能材料,已被广泛用于催化、生物、医疗、能源及光电领域。近年来,基于团簇发光材料的电致发光技术成为该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团簇复杂的激发态组成和强的分子内相互作用,深蓝光团簇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的研发一直是本领域的瓶颈,亟待突破。

图为两个深蓝光金团簇的单晶结构、光谱和器件

针对这一难题,由黑龙江大学4名2019级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同学组成的双创团依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科研能力提升类)“基于吡啶膦配体构筑的金纳米团簇及其电致发光性能研究”和许辉教授领导的磷基光电功能材料课题组,在博士研究生孙佳南和硕士研究生钟春雷的指导下,开发出基于金团簇的首例高性能深蓝光团簇电致发光器件。

本科学术新星越来越多,

据微信公众号“黑龙江大学”消息,近日,国际顶级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6.823)在线刊登了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本科生项目(化学学科)团队关于“团簇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的最新研究成果

论文报道了一种以废纸为低成本碳源的磁性碳基双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在水体抗生素清除中的应用。论文第一作者为2018级药学专业本科生蒋逸材、罗梦凡,参与完成的本科生有2019级药物制剂专业牛子诺、许思源、高玥和高文娟,药剂学教研室刘瑞林副教授为该论文唯一通讯作者,徐州医科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王文磊教授指导的2018级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胡新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 = 24.319)发表题为“β particles induced directional inward migration of oxygen vacancies: Surface oxygen vacancies and interfacial oxygen vacancies synergistically activate PMS”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环境工程领域228个期刊中排名第一。该论文是该校本科生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影响因子超过20的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型学术论文。

据徐州医科大学消息,近日,化学工程领域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 16.744)以“In-situ growth of bimetallic FeCo-MOF on magnetic biochar for enhanced clearance of tetracycline and fruit preservation”为题在线发表了该院本科生团队最新研究成果。

南方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本科生郜晨阳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发表研究成果,题为 "Conditional Feature Learning based Transformer for Text-Based Person Search"。

大写的牛!已有多位本科生发国际顶刊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期刊论文信息页:作者依次为倪骥腾、钟春雷、李丽媛、苏梦雪、王欣然、孙佳南、陈硕、段春波、韩春苗、许辉。


文章来源:《化学研究与应用》 网址: http://www.hxyjyyyzz.cn/zonghexinwen/2022/1018/618.html



上一篇:国际“电化学技术”应用研讨会在浙江长兴举行
下一篇:国家药监局:进一步加快研究无原研对照的化学

化学研究与应用投稿 | 化学研究与应用编辑部| 化学研究与应用版面费 | 化学研究与应用论文发表 | 化学研究与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化学研究与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