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化学研究与应用版面费是[06/01]
- · 《化学研究与应用》投稿[06/01]
- · 《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06/01]
人民日报点赞吉林大学教授徐如人:探寻分子筛研(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探索合成新分子筛,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7年9月,吉林大学71周年校庆之际,徐如人捐赠了自己和妻子庞文琴教授的毕生积蓄,共计500万元,设立庞文琴
探索合成新分子筛,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017年9月,吉林大学71周年校庆之际,徐如人捐赠了自己和妻子庞文琴教授的毕生积蓄,共计500万元,设立庞文琴、徐如人教育基金。“我们就是想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学生,让他们继续在科研道路上走下去。”徐如人说。
“尝尝我家乡的杨梅,特别甜。”徐如人在客厅接受采访,茶几上,摆着一盘深红、饱满的杨梅……
科研要敢于迎难而上
与徐老熟悉的人,都说他生活里“温厚宽和”。然而,回望他的科研之路,徐老却有着“硬碰硬”的精神。
2007年,徐如人的一名学生提出了一个分子筛领域的新概念,激动地来跟他探讨。徐如人欣赏他的创新精神,但要求这名学生必须“用实验说服人”。后来,在徐如人的指导下,这名学生发表了系列论文,并于2012年成为首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
“把这个杨梅横切一刀,剖面排布着许多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圆点,可以把它想象成分子筛结构的孔道。目前已知的孔道有200多种,不同孔道‘筛选'不同的分子,再进行扩散、吸附、分子间反应等活动。”徐如人说。分子筛在石油加工、精细化工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源:吉林日报】
参加国际分子筛大会是一次推动学术交流、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机会。1980年,在意大利举办的第五届国际分子筛大会上,徐如人作为中国科学家代表宣读了论文。后来,在徐如人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到了主办权,第十五届国际分子筛大会于2007年在北京举行。“这也说明,我们的研究逐渐得到了国际认可。”和徐如人共同筹办大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化工专家何鸣元说。
本报记者 刘以晴《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9日 第 06 版)
从黄浦江畔到东北平原,逐渐找准科研方向
徐如人边试验边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几个月下来,记了厚厚的5本笔记。最终,徐如人和同事大胆尝试,改变反应条件,实现了催化剂一步制备。此后,徐如人又研制出了另一种长效高温导向剂,解决了石油夏季生产中导向剂易胶凝、生产经常中断的难题,并获得授权专利。
生长于浙江上虞,徐如人在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度过了大学时光。大学期间,徐如人接触到了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知识,也第一次走进化学实验室。“大家都很刻苦,我有个同学,读书时已经开始研究氯霉素合成了。”药品里的氯霉素、石油炼制的催化剂……在学习的过程中,徐如人心中也逐渐产生了对化学的热爱,“化学是一门能够探索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吉林频道
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分子筛领域的知名学者,已辛勤耕耘70年。如今,他依旧关注着化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发展。
“硬”还体现在科研攻关中沉得下心。自学外语、钻研文献、反复试验……丰硕成果背后是无数个尝试求索却又无果的昼夜。科研七十载,徐老始终用专注和勤奋追逐着自己的梦想。
■记者手记
“研究工作既要脚踏实地,也要始终瞄准高处。”徐如人说。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徐如人--
文章来源:《化学研究与应用》 网址: http://www.hxyjyyyzz.cn/zonghexinwen/2022/0909/611.html